使用TTL閃燈拍好室內大合照。適用情況:室內合照,儀式紀錄,婚宴拍攝等等,光度還不算太差的夜間室外情況也大體適用。是使用慢速閃燈的概念。

這樣的閃燈攝影....主體..背景..是分開來看的...

主體是閃燈定影...(可以試著在昏暗環境用1/30再打閃燈,這樣也是不會糊的)...閃燈給於主體足夠的反射光,在閃燈一瞬停止後,甚下的快門時間,背景光給予的主體反射亮度不易產生明顯的曝光,所以不容易會有大範圍的移動雙影產生.

主體交給閃燈TTL就可以了...視情況加減一點閃燈補償就可以。
PS:即使是跳燈也是為了打亮主體,和避掉油光反射。讓更多的擴散光使背景加分只是附加價值,並不是主要目的。

再來因為閃燈遠距離的影響力甚小(也就是打不遠啦),所以背景光還是得扎實用長的快門來曝光。一般都是現場測光再暗一級的快門來曝光,但要還是要兼顧手持,所以建議都是1/30-1/60之間,來達到自然的背景曝光。

所以簡單來說就是,閃燈顧主體,快門顧背景。



在這我不提焦段光圈的問題,因為怕怕混入了安全快門這種想法。
事實上光圈可以用來控制閃燈亮度及色溫變化。但那是手動固定出力閃燈的玩法。用了TTL,光圈就是可以當作景深效果的控制就好,而快門來吸收少變化的背景光線。所以在講求機動的婚禮拍攝下,使用固定快門的S模式,或全固定的M模式會來的更簡單而且好把握成品。 而焦段只要不超過100左右,1/45左右搭配閃燈打的到主體的前提下,都是綽綽有餘的(當然主體若快速移動中則不在此限)。

以下擺兩張兩年前剛玩照像不久時候的照片..
當時器材是借來的S2和SB28...當時沒有很多經驗,也是很怕快門過慢而不敢用太慢的快門,所以前半照片多用1/60,一直到快結束了才敢嘗試慢一點快門,當下立即後悔不早一點用慢快門。


第一張1/60 F5.6 常見的背景黑嘛嘛...



第二張1/45 F3 所以相對吃了更多的背景光...



兩相比較,撇除表情姿態構圖,應該喜歡後者的居多。也就代表那
次拍攝前半大部拍出來的成果都... =_+

當然室內拍攝依情境表達的需求不同,有開閃燈也有不開閃燈。
此處所說明的只是加強現場光線氣氛的表現方法。閃燈的學問很大,小玩內閃大到到專業棚燈,打光的手法,光質的控制,這都可以算上商業機密,是吃飯的傢伙,沒上課大概不會有人願意白費口舌教人。所以自己試著從機上閃燈開始玩起,讓你成為更進一階的玩家,你我共勉之。



--
Q:請問閃燈顧主體,快門顧背景。
那麼閃光燈的出力要如何控制呢?

A:
前面講的是使用TTL的閃燈的情況。

TTL簡單講就是閃燈透過鏡頭進入的光線來決定閃燈發光量的多少。也就是不管你用什麼光圈快門組合,閃燈就是發光,當他覺得反射回鏡頭裡的光線夠了以後,就會停止發光量。這就是TTL閃燈方便的地方,主體大多數情況都能補光正常。但由於TTL判斷技術的高下不同,或是重新構圖主體位移,測光位置不當,主體距離判斷失誤等等的情況,所以也會有TTL不準的時候。

回到正題。因為TTL的作用,所以在這樣的應用場合,可以不必擔心出力的問題,主體亮度大抵就是交給智慧的閃燈了。加上數位機的即拍即看,適時對當時的情況給予加減的閃燈補償,來彌補測光的失當。

--
而非TTL,固定出力的閃燈。因為單次出力固定,所以可影響鏡頭入射的反光量就由光圈開口大小控制了。(因閃燈持續時間大約都在萬分之ㄧ秒之譜,所以快門長短對閃燈影響簡單可忽略不計)

那這樣就得用閃燈的分段微調和光圈來共同調節適當的主體亮度。
這樣使用上就比TTL難一些,且可能失去兼顧景深的能力。那若是只有全出力的閃燈,就只能單靠光圈大小來控制,那樣不只景深控制犧牲,由於光圈的縮小,還對背景曝光使用的快門時間產生擊。
使得背景亮度的控制計算得有更多的妥協犧牲。

所以想想TTL還真是好用ㄚ,啥都不管,也能拍出主體完美的好相片。

--
非TTL閃燈的部分觀念因個人經驗淺薄,可能會有錯誤的地方。所

看看TTL的簡單用法就好,當作參考。


PS:照片請勿轉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